欣闻中药入“目录”
四平日报社 于国站
8月20日,一个令国人振奋的喜讯从北京传来:中药饮片首次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随后,在新闻媒体对街头百姓的随机采访中,人们纷纷表达了对国家这项政策调整的欢迎。“中药是我们的国药,能够发扬光大当然高兴!”“中药治病效果一样好,很多百姓都相信中医。”“中药比西药经济实惠,用中药治病虽然好的慢一点,但疗效一点也不差。”
中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何以令人欢欣鼓舞?因为一直以来,中医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地位,“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头疼脑热或者其他疑难杂症也愿意用一些汤药来简单解决,而且少花钱,有实效。”然而在国家的政策中却从来没有获得应有的名份。
就像京剧一样,中医中药堪称我们的国粹。在大中华源源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医是绚丽而神奇的瑰宝,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她名播四海,造福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然而近代以来,西风东渐,西方种种文化来势汹涌,西方医学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就连某些国人对中医中药也妄自菲薄,前段时期,甚至有几个哗众取宠的所谓“专家”公然指责中医为伪科学,急欲置之于死地,加之某些中医从医者缺乏自信,自贬自嘲,自甘没落,造成了中医中药十分的窘迫状态,人才匮乏,行业趋冷。就好像中医中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一样,令有识之士痛心、焦急。
西药果真包治百病?再也没有中药的用武之地了?凝结着中华宝贵医学理论成果的中医中药真的就那么不堪比较吗?退而言之,就算是西药什么毛病都能治好,可是中药一样有效的,我们为什么一定非用西药不可呢?放着自家的东西不买账,偏要用洋人的玩艺儿,这岂非不自尊不自重?谁都知道,药理学同样是一种文化,中医中药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且历史悠久的宝贵财富。我们理应重视这笔财富,弘扬传统文化,立足前人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民族医学药学理论,让中医中药更好地服务人民。把中华医学药学理论推向全世界,应该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的责任。
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医学工作者就中西医药问题,一再指出,首先,西药工业“一刀切”的研制和使用方法,不符合实际需要,也不符合科学精神,要向中医中药的“对症下药”学习,为患者开出“个性化”的药方。 其次,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西医的单靠吃化工药品止痛的医疗思路需要改变,需要借鉴传统医学,使用“自然产品”和非药品方式的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等。
中西药并用,厚“洋”而不薄“土”,这样的政策才更为科学。这次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真正体现了国家发展中药的基本国策。这将在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基本药物公平可及性,在促进合理用药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相信,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必将给中医中药行业带来极大的繁荣,将促使更多的人投身这一领域,研究和开发深层科学原理,勇敢地承担起探索和建立中医科学体系、重整中医雄风,弘扬中华文明精髓的历史重任,开拓中医中药事业的新局面,迎来中医中药行业的灿烂明天。
四平日报二版2009年8月25日 编辑 罗雪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