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难理
2007-10-11 20:21:2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亲情难理
说起来,并不是那种多愁感的人,同为离家在外的游子,别人动辄把想家挂在嘴上,言及父老乡亲时或者伴一声喟叹,徐徐地淌两行清泪,或者痴痴然半晌无语。每逢此时光景,我倒要时常宽慰人家,言语间多有未以为然之意。尤其和那些逢年过节必要携妻带子回乡团圆的朋友相比,看 人家喜洋洋仆仆而归,了却一桩心愿的样子,设身处地想想自己的双亲及故友,未免内疚。
很少回家乡去看看,甚至信写得也越来越少,而常常由弟弟执笔的来信竟也愈发地短了,寥寥然只言片语,不外一些日常的问候尔。倒是打第一封家书便缀在信尾的“盼归”之类的话语,因着信越来越短,也就弥见突兀,逼真如何流中渐显的稀落成行的石头,连结着河那岸遥远的归途。
“哥,你可好长时间没回家了,爹妈身体健康,只是想你,是块心病。”从弟不甚合语法的字句间,仿佛直视到老人那忧郁、伤感而无奈的略带责怪的眼神,仿佛看见风雨朝昏的村头,母亲凄惶张望的身影。如那帧永远的风景,将游子的心弦哗然拔动。
呵,故乡,久违了。父老乡亲,我人生风景中的一丛老树,结满了我梦魂的老树,一腔牵挂,竟令我的心事如此沉重。
阔别十数载,每日里疲惫而归,而次日依然虔敬地把汗水洒向田野的二老,纵然弟每次来信送来的总是你们身体很好的消息,我还是在时光的提示下,想象得出你们怕已是两鬓飞霜,粗布衣衫下的脊背也该被沧桑的生活压弯……黄土地上,奔忙了大半生的老人了,盼儿归故,居然成为你们几声绵长太息间唯一的内容?亲情相系,勾起的却是老人心底的酸楚……
被人牵挂着念念不忘魂牵梦绕地呼唤着,是一种幸福呵,我也是,遥相千里,关山几重地据守着亲朋的一份厚重的温情。(我珍重这份情感的财富,也为之而倍加自爱,)常在堂皇地“男儿四海为家”诸如此类的劝慰他人之后,翻捡出昔日的生活片断,细细地把玩品味,如漫步秋林,读一片落叶,如静夜无眠,听几声雁鸣,月照千古 ,清辉如水,思念的船儿便在这水中荡摇着,摇荡着,飘向家园……
1991年,刚刚满周岁的女儿,随二姨去了姥姥家,此后两年多的时日里,妻与我对女儿的牵肠挂肚,除了有数的几次回去匆忙的看看,揽过孩子重重地亲上一亲,绝大部分只能是凝视着女儿的照片,复述着她的趣事和曾经为女儿许下的心愿。走在街上,妻会呆呆地盯住别人家的宝宝;静夜中,听着邻居传来一串串清脆娇嫩的“爸爸爸爸”的童音,“嗳”我恍惚间应了一声,妻笑,笑了两声泪水却淌下了脸颊。
想父母恩重情深,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有最真的感悟。厮守在父母身边时,几乎闻够了那种汗腥味,看够了泥巴墙根的长锄短锹粪筐子,更听厌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抱怨。生儿育女,原本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什么理由让儿女们面对父母荷锄的背影 ,非感到愧疚的不可呢?甚至渐渐发育成男人状的儿子,有过与父亲相持不下据“理”力争的几幕。“唉,啥时候把你送出去,我们就算省心了”。为我的刁顽和倔强,父母曾不止一次有此一叹。
我走了,扔下一堆伤感在父母心头,揉搓得他们的日子黯然失色,别去的儿女卸下的是父母肩上的担子,增添的却是心间的重载。
操劳了大半生,也许世间什么事都看透看厌了的父母,唯独此情难割难舍,当迎着女儿天真的的眼睛,任她扑在怀里撒娇,心头蓦然闪出一个念头:我也许不该盼望她长大成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她也会成为我呀,一切前人尝过的果子,后人都在尝着,都在慢慢咀味,咀味着那份穿透了世世代人心扉的苦辣酸辛。
呵,为人子者,都有为人父的日子。
但我还知道,令父母满意的,并不是放不下父母恩情,终生守候在身前膝下尽行孝道的儿子。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