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天高云淡

学海无涯生有涯,耽心埋首少余暇.澄怀几忘浮尘事,无意争芳乞人夸.

 
 
 

日志

 
 

包顿饺子  

2007-10-11 19:53:1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包顿饺子
能经常吃顿饺子,或者确切地说,在特别想吃饺子的时候,能弄几个面皮包上点馅儿装进肚里,那可是幼年时代,我对未来生活极其虔诚的奢望。甚至 有几次,我如此这般地想着想着,双手便拢在胸前,眼睛不自禁地眯起,渐入佳境,陶然而忘了玉米饼子窝窝头,沉浸在香气消魂的“饺子梦”中。
六七十年代,不光是我家,即使一些生活上相对富裕的家庭,除了逢年过节,除了贵客临门,如果能吃上顿饺子,准确地讲,如果能吃上一顿皮里掺了点白面、馅 里夹杂几粒肉星的饺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孩子们,饺 子便意味着过年过节或贵客临门,要么就必定是家里发生了诸如相亲或盖房子之类的大事,至于为什么吃饺 子,实在无关紧要。唯独既现实客观又真实具体的饺子,才对孩子们具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而这顿饺子,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便会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在孩子们天真的缅怀里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儿。尽管那时候“穷”字怎么光荣,可在我的伙伴中,也还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家生活贫困。尤其做父母的,从不把生活的拮据摊开在孩子面前,怕孩子过早地介入生活的艰辛,怕孩子幼小的心灵徒然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沉重,怕那抹灰暗遮盖孩子那阳光明媚的天空。可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哪里知道父母心中的这份凄楚啊。
记忆中,有一次吃饺 子的情景历历在目,令我铭心刻骨难以忘怀,每每想起,一股无以名状的辛酸便席卷心头,那是1972年我7岁生日那天,春节刚过,正月初五就迎来我的“诞辰纪念日”,早晨天刚朦朦亮,我便按捺不住满心的兴奋,早早地起床,咽着越想越津津有味的口水焦急地等待吃饭,盼望着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饺子。谁知到了吃饭的时候,妈妈端上来的只是年三十吃剩的几个“破烂不堪”的饺子,煞时,我的心凉了半截,泪水在眼窝里打转,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悲惨的念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呀!妈妈,你连为儿子的生日包几个饺子的热情都没有吗?……我满含泪水的双眼,几乎是愤怒 地盯着母亲,而母亲似乎也很生气,背转身去,没理我。酸甜苦辣自此始,方晓人间满萋慌。打那以后,每逢吃饺子,我的心中便多了一桩排解不开的心事,直到慢慢长大,对那顿饺子,我才有了真正的感悟。
20几年前实在无法预料生活能优越到今天这种地步。如今,包顿饺子,莫说是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就是一般人家也久已司空见惯。而在我的家中,我虽然结婚4年多,“财政”上一直不太“景气”,生活水平始终徘徊在“初级阶段”以下,但只要时间允许,只要兴致所至,包顿饺子调剂调剂伙食,也还是轻松平常的事情。即使限于条件,不能像那些家资雄厚的人家,在饺馅中兑入许多山珍海味,从品味上提高档次,但相信社会总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只要肯付出一份勤劳,何愁没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呢!
  评论这张
 
阅读(10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